(圖片繪畫:chungchingstudio)
「果陀今天會來嗎?」
除了法國文化之外,
今天我們來簡單說說
堪稱是五十年代法國荒誕劇的傑作之一《等待果陀》。
雖然說到戲劇,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莎士比亞、易卜生…
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法國荒謬主義戲劇家 Samuel Beckett 貝克特的作品。
(小編是以自身角度在閱讀完劇本後,撰寫這篇文章,如果有不同意見或想法都歡迎討論喔~以下論述皆為個人觀點)
為什麼選擇說他呢?
因為許多劇本都是寫實呈現,演出真實的物體、具體的情節,
然而貝克特的劇本《等待果陀》卻是以較為抽象、荒謬的方式。
說到這邊有些人一定會問,「荒謬劇」到底是什麼?
《等待果陀》這劇本一定有人聽過,但卻沒有看過,
也有人看過,並且和小編一樣第一次看完完全看不懂~(笑
記得第一次看完《等待果陀》劇本時,內心os「這什麼?」
一連串毫無意義的對話、甚至不斷重複並且雞同鴨講,
這樣的作品到底為什麼會成為大家必讀的劇本之一?
但,當我們重複閱讀後,用心閱讀後,
會發現他的字字句句深深的說明著我們的世界,
等待,等待果陀?果陀是誰?他是人嗎?還是時間?還是上帝?
對有些人而言他是神、對有些人而言他是人,
但對我而言他似乎不是個具體的表象,
他是無形的,並且存在於你我之間。
在荒謬劇中,角色們消遣著現實生活中的事物、重複著表演過的動作
彷彿我們真實生活中日復一日的一切,但你卻認為這樣很好笑、很滑稽,但認真想想,這不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嗎?
看似荒謬、可笑,卻裸露、毫不留情的講述著人物的無望。